為什麼拖地越拖越髒?

真正原因不是你不夠用力,而是方法踩了幾個雷

拖完地板卻更花、走兩步就出腳印、越拖越有灰,這不是你懶,也不是清潔劑不夠強。多數家庭在台北/新北碰到的共通原因,來自二次汙染殘留物:把髒東西又重新抹回地面,或讓水與清潔劑停留在表面,乾了就成為一層「霧」。下面把常見地雷與自我檢查方式講清楚,最後告訴你何時該交給專業,省時也省心。

一、拖越髒的 6 大主因

1) 顆粒沒先移除 →「帶泥化」

地面仍有砂塵、毛髮時就下拖,拖布會把顆粒磨成細泥,越拖越霧。
現象:拖完一層灰霧、角落像「抹開的影子」。

2) 一桶水拖到底 →「髒水循環」

水桶很快變灰,之後每一下都是在抹回舊污。
現象:拖布越拖越黑、房間越靠後越花。

3) 拖布太濕 →「殘水成膜」

水量過多,表面乾得慢;走過就留腳印,乾後變水痕。
現象:大面積反光不均、腳印反覆出現。

4) 清潔劑殘留 →「看不見的膠感」

濃度過高或未收邊,乾後形成薄膜吸附灰塵。
現象:手摸有黏阻感、日光下像蒙霧。

5) 材質錯配 →「越救越糟」

木地板怕水、石材怕酸、磁磚怕殘膜;錯材錯法,傷面也留痕。
現象:木地起拱發白、石材失去光澤、磁磚縫變黃。

6) 動線與順序錯 →「交叉汙染」

從髒區拖到淨區、或先地面後高處,灰再度落回。
現象:剛拖完又落塵,永遠像沒做完。

二、你可以這樣自我檢查

  • 看水色:拖到第三次水已混濁=正在抹回去。

  • 摸手感:乾燥後用乾手背貼地輕滑;卡卡=殘膜、滑又黏=殘水/殘劑。

  • 看反光:斜陽下觀察是否有大片「雲影」或刀痕狀水痕。

  • 看腳印回來速度:5–10 分鐘內就現形,多半是殘水/殘膜沒處理好。

  • 看材質應對:木地是否出線縫發白、大理石是否暗沉、石英磚是否霧影固定不散。

判斷清楚,比一股腦加強用力更有效。

三、何謂「拖對了」的體感標準?

  • 視覺:整片反光均勻,不是一塊亮一塊霧。

  • 腳感:走起來乾爽、不黏不滑。

  • 持久:半天內不會迅速回腳印。

  • 氣味:沒有刺激或濃烈香精殘留。

四、常見材質的風險觀念

  • 木地板:怕水量與高溫蒸氣,重點在「微濕」與「快速乾」。

  • 天然石材(大理石、花崗):怕酸與強鹼,觀念是「中性、溫和、少量」。

  • 磁磚/石英磚:本體耐用但縫隙易卡垢,「表面通透+縫隙清爽」才看起來乾淨。

  • 鏡面拋光地:殘膜最顯,收邊與乾燥決定是否留雲影。

五、什麼時候該交給專業?

  • 全屋反光不均、拖完立刻回腳印:代表殘水/殘膜或動線問題反覆發生。

  • 裝潢後粉塵循環:只拖地解決不了,需要先處理高處與「灰塵捷徑」。

  • 材質風險高(木地、天然石材、拋光鏡面):錯一步就要付出修復成本。

  • 交屋/帶看前:需要「看起來乾淨」的第一印象,自己拖往往不穩定。

六、點點清能替你做到什麼

  • 透明估價:App 內清楚列出含/不含不臨時加價

  • 一鍵預約:選台北/新北,勾選服務與時段,30 秒完成。

  • 進度可視:到場、施工中、完工影像回傳,人不在家也安心。

  • 品質一致:工程師於160 坪訓練場受訓,上線前就把材料風險與動線練熟;累積1100 坪實績,交付穩定。

七、FAQ

Q:為什麼我家總有「雲影」?
A:多半是殘膜或殘水;有時也來自錯材錯法。需要把表面負擔移除,恢復通透。

Q:只想「今天就舒服」,可以嗎?
A:可以。我們支援晚間檔期(依 App 顯示),你下班,我們上工;回家就看到乾淨。

Q:不在家可不可以施工?
A:可以。到場與完工都會影像回傳,過程透明可追溯。

Q:價格會不會現場再加?
A:估前在 App 明列範圍;若現場想追加,會先說明補差、同意才施工

  1. 打開點點清 App(iOS/Android)

  2. 選擇 城市:台北/新北

  3. 選服務:居家地面深度清潔/裝潢後細清/交屋細清

  4. 選時段(支援晚間) → 送出預約

  5. 收到到場與完工影像回傳 → 回家,直接看到乾淨

把不確定變清楚,把時間還給你。今天排,明天腳下就清爽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家裡有味道?先分對類,再一次解決

Next
Next

交屋細清:體面交付,可入住